您的位置:首页  文明校园建设
 

舞蹈系《卡拉角勒哈》艺术传承与编创研究项目汇报演出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04-26  来源:

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创作人才项目《卡拉角勒哈》艺术传承与编创研究项目成果,于4月21日下午在音乐厅进行了结项展演。此次展演非常荣幸邀请到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舞蹈学博士郭磊教授,新疆艺术学院院长、舞蹈学博士塔来提吐尔地教授,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副校长冯庭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普莱西阿不都拉女士,以及新疆电视台哈语频道,汇报演出非常成功。

此次活动时长一个半小时,由舞蹈系王泳舸主任主持。展演开始前,塔来提吐尔地院长上台进行了精彩致辞。他介绍说,卡拉角勒哈的艺术传承与编创研究项目,研究时间历时一年多了,项目负责人谢雯雯多次赴伊犁、阿勒泰地区采风学习。今天的项目展示内容都是经过了多次编排修改,提炼新素材,专家提意见等,最终以艺术传承为基础进行编创研究的。谢雯雯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研究新疆哈萨克族舞蹈的汉族女孩,在内容选择,环节设计,服装设计等系列问题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很多努力。舞蹈系领导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与帮助,相信此次汇报演出会非常成功。

舞蹈系王泳舸主任介绍:“新疆哈萨克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是舞蹈系青年教师们一直探索与追寻的工作,希望延续前辈足迹,做好新疆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工作,同时更进一步做好创新与推广工作。以项目带动和梳理出教学传承、教材修订、艺术实践、舞台编创以及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制度保障,实现这一民族艺术的高质量传承和良性发展。”

接下来,此次展演活动的两位负责老师,舞蹈理论教研室主任谢雯雯老师、舞蹈编导教研室副主任哈斯德尔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汇报内容。

汇报展示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组合艺术传承内容。从元素训练到综合元素训练,清晰展示出了哈萨克族舞蹈教学组合编创中,从形态到动态的把握,从局部关节律动训练到整体韵律训练的把握,从单一基础训练到复合性综合性循序渐进训练的把握,系统的展现出组合的分类与训练目的,编排创作思路清晰,训练目的明确。

综合元素训练内容表演

模拟训练内容则把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劳动和生产生活很好地表现出来,用舞蹈表演加以再现,表现出了忙碌而欢快的群体劳动场面。

模拟训练内容表演

男女对舞表演性训练内容,很好的反映出新疆哈萨克族舞蹈载歌载舞、男女对舞的艺术表现形式。哈萨克族“卡拉角勒哈”就如同维吾尔族“麦西来甫”一样,是所有民众在节日场合都能跳起来的通俗民族舞蹈,无论男女老少在各种庆典场合都会随着音乐起舞。

第二部分是剧目展示部分,作品《安详游吟》、《鲜花》、《猎鼓》、《擀毡》均是舞蹈系近年来新创的哈萨克族舞蹈作品。其中,《安详游吟》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当代舞蹈大赛组委会特别奖,《鲜花》荣获第十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少年组十佳作品奖,《猎鼓》荣获新疆舞蹈大赛优秀创作奖、优秀表演奖以及首届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民间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都很好反映出新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及民情习俗,带领大家在欣赏舞蹈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和体验到哈萨克族热情淳朴的民风。

剧目展示内容表演

展演结束后,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舞蹈学博士郭磊教授上台对此次项目展演做出总结,他说:“今天的演出看完我很激动,从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再到表演性、代表性训练,很有条理、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很好体现出了本科教学的系统性与全面性,找到了大学本科教学的定位与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从民间到课堂再到舞台的实践过程。这个项目虽然结束了,但是继续研究和挖掘整理哈萨克族舞蹈教学以及编创的工作还会再继续,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一代的舞蹈艺术工作者,一定要继续努力为新疆高校民族舞蹈艺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北京舞蹈学院今后和新疆艺术学院能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更多互动平台,携手发展!”

 

(舞蹈系 刘君君/供稿)